三合村,振兴有“稻”
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稻北起义勒力特,三合村途经乌兰哈达,振兴不识大体网南抵葛根庙,稻串联起兴安“稻海”的三合村美丽风光。
7月28日,振兴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跟随“石榴花开北疆红籽籽同心家国情”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一行走进位于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的稻兴安盟大米故事馆,从“种植与加工”“生态与科技”“民俗与文化”三部分全方位了解兴安盟大米的三合村种植历史、生态优势以及科技创新成果,振兴见证一粒米撬动一个产业,稻一粒米富裕一方百姓的三合村生动实践。
“三合村是振兴汉族、朝鲜族、稻不识大体网蒙古族、三合村达斡尔族等多民族村民共同生产生活的振兴村落。一开始,村里只有朝鲜族村民种植水稻,后来其他民族村民不断加入进来,因地制宜发展水稻种植,有经验的朝鲜族村民将选种、插秧等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形成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三合村党支部书记许忠峰说。
为带动各民族村民共同发家致富,从小生活在三合村的兴安盟草原三河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峰与三合村村民及周边村民签订了收购协议。村民们种植水稻有了“农户种植+公司订单”的兜底保障,同时通过“水稻+”产业链的延伸,还获得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我们公司生产加工所用的原料,主要是合作社种植的有机水稻,还有农户订单种植的绿色水稻。同时,我们还与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深度合作,通过小品种试验田,引进优质品种,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口感。”张海峰说。
看山,望水,闻阵阵稻花香。三合村水稻产业风生水起,旅游业也跟着发展起来。如今的三合村,不仅让品质优良、口感香甜的大米走上了无数家庭的餐桌,还深入挖掘民俗特色文化,推出了研学旅游、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一系列活动,让各族村民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
责任编辑:邱浩本文地址:http://lijiang.vastlyrics.com/html/938a409902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